2025工程機械新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發展與應用大會在長沙圓滿閉幕!


5月14-15日,以“創新驅動 綠色智能”為主題的“2025工程機械新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發展與應用大會”在長沙國際會展中心、長沙國際會議中心盛大舉行。本次大會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中國工程機械學會、中國金屬學會、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主辦,湖南省機械工程學會、中機國際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承辦。國內外知名院士、卓越工程師、行業資深專家學者、企業代表,齊聚一堂,開展高端學術交流,共同探討行業在新技術、新材料、新能源背景下的創新發展路徑。
5月14日下午的主題大會在會展中心北登錄廳三樓3009廳舉行。湖南省科協主席田紅旗,長沙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周志凱,中國工程機械學會理事長卞永明,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奇等領導出席開幕式并致辭。中國工程機械學會副理事長趙丁選主持開幕式。
湖南省科協主席 田紅旗女士

長沙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 周志凱

中國工程機械學會理事長 卞永明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 李奇

中國工程機械學會副理事長 趙丁選
院士報告環節,中國金屬學會理事長干勇帶來《材料領域最新科技進展及在工程機械的應用展望》的主題報告,分析了材料領域前沿科技成果以及在工程機械行業的應用潛力。

中國金屬學會名譽理事長 干勇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李培根圍繞《AI賦能裝備制造——數據很關鍵》展開論述,強調數據在智能制造中的核心作用。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 李培根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陳學東分享《高端機械裝備動力學與控制研究進展》,展示了高端機械裝備動力學與控制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 陳學東
CTO報告環節同樣精彩紛呈。
中國工程機械學會理事長、同濟大學教授卞永明探討《新型建造模式與工程裝備》;中聯重科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國家卓越工程師付玲介紹了《工程機械新材料進展與應用展望》;廣西柳工股份總工程師、國家卓越工程師林明智分享《工程機械綠色發展之方向與實踐》;國際智能建造學會主席/美國交通科技集團高級顧問張國能講解《美國路面智能壓實與智能施工技術》;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高級顧問(原董事長)、全國優秀施工企業家劉自明闡述《我國橋梁建設最新成就與工程機械》;中建未來智造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溫衛軍介紹了《從‘+機器人’到‘機器人+’ 智能建造建設高質量好房子》。






圓桌論壇由中國工程機械學會副監事長徐格寧主持。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特級專家黃毅,中建未來智造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溫衛軍,浙江交工養護集團董事長袁航新,同濟大學教授、中國工程機械學會副秘書長陳力,湖南京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營銷副總裁李鑫等嘉賓圍繞行業熱點話題展開深入對話。
5月15日上午,長沙國際工程機械展覽會在長沙國際會展中心隆重開幕,眾多行業重磅嘉賓出席了開幕式。
5月15日下午的綠色發展專場在長沙國際會議中心1樓多功能2廳舉行。
在主題報告環節,湖南大學二級教授、海上風力發電裝備與風能高效利用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中機國際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首席科學家黃守道分享《工程機械電動化技術研究及應用》;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教授、國家“萬人計劃”創新領軍人才張存滿探討《氫電動力系統在工程機械中應用的可行性探討》;西門子數字化工業軟件全球產品技術管理總監郭心闡述《數字智慧驅動工程機械綠色智能變革》;寧德時代工程機械產品總監司發庫分析《工程機械動力電池發展趨勢》;達索系統大中華區工業裝備行業總監司現鋒講解《虛擬孿生在裝備制造業的應用》;湖南京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李鑫介紹《超級充電網搭建商用車生態液冷、兆瓦超充雙驅動》。主題報告環節由中國工程機械學會副秘書長陳力主持。
綠色發展專場 主題報告

同濟大學教授 張滿




行業發展報告環節,英國工程機械咨詢公司總裁Chris Sleight介紹了《國際工程機械發展概況》;中國工程機械學會挖掘機械分會副秘書長王月行、起重機械分會副秘書長楊慧杰、混凝土機械分會理事長高榮芝、樁工機械分會秘書長郭傳新分別分享了《挖掘機行業發展研究報告》《起重機械技術、市場發展概況》《混凝土機械技術、市場發展概況》和《樁工機械技術、市場發展概況》。行業科技發展報告環節由中國工程機械學會秘書長周賢彪主持,
行業發展報告




.png)

最后的“與世界向未來”對話環節,由英國工程機械咨詢公司高級咨詢師劉玉山主持,美國設備制造商協會亞洲區總經理李凱恩、Baublatt ?sterreich 出版人Karl Englert、土耳其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原秘書長Faruk AKSOY、智利建筑業協會中國事務首席代表沈詠菡、馬來西亞萬貫國際展覽有限公司董事長林鍵汶、長沙市工程機械產業協會秘書長袁振等嘉賓圍繞國際工程機械行業發展趨勢、市場機遇與挑戰等展開了碰撞與交流。
同期,智能制造專場、新材料專場也平行開展。本次大會的成功舉辦,為工程機械行業在新技術、新材料、新能源領域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促進了產學研用的深度融合,對推動行業綠色智能發展具有重要意義。